瘦1斤刘强东奖你100块
- 更新时间: 2025-04-26 06:34:11 | 作者: 在线称重系统
产品介绍
在电影《西虹市首富》中,主人公王多鱼为了散尽家产,推出了一种特殊的脂肪险—“减一公斤赚一千元”。这种保险引发了全城的减肥热潮,也让主人公最终顺利烧光10亿元。
而现实中,“东哥”刘强东化身王多鱼,京东买药上线的减重活动,让剧情照进现实。
4月初,京东健康旗下的即时零售业务——京东买药秒送发起了一项名为“快乐减重”的活动,在全北京25家京东大药房门店架设称重仪器,向大众发出挑战:“一个月内成功减重,每减一斤奖励100元现金。”
北京用户的参与热情大大超出了官方预期,京东相关负责人告诉盐财经,目前已经报名了几十万人,首次称重的人数超过2万人,不少称重门店前都排起了长队。
“每减一斤奖励100元”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活动宣传,让这几天北京不少药店门口都热闹起来,排起了称重长龙。
根据京东APP的活动规则,用户要先在线日期间,前往北京市内指定的京东大药房门店称重打卡,期间还要完成若干隐藏任务,最终在4月28日或30日再去称重一次,如果减重不小于5斤以上,用户将有机会获得500至1000元的现金奖励。
流程不算轻松,但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。在网上,很多人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“上秤”的照片和视频。
有的药房门口站了几十号人,工作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、讲解规则,还有人专门负责称重和拍照留证,看上去十分热闹。
但不管旁观者怎么看,参与者却乐在其中。一些平时对减肥并不上心的年轻人也开始算账:“体重浮动一两斤都不止,这100块是否能白拿?”
有小红书博主记录了自己参与这场活动的全过程,从报名到称重、再到每日饮食打卡,短短6天瘦了2斤。在评论区里,有人留言:“减肥又能赚钱,要是没上限,我能赚出一套房。”
与此同时,京东买药还推出了“不瘦包赔”服务——用户若购买指定药品,如热门的减重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,在一定期限内体重未达到预期,将有机会获得最高600元的赔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项服务有效期一直持续到2025年12月,显然不是一次性的短期试水。
当然,也有理性的声音提示警醒我们:“参与活动的流程很复杂,规则也一直在改变”“别把健康当赌注”“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短期快速减重”……
但这些提醒并未真正冷却大众的热情。药店门口排队的长龙一拨接一拨,活动专区的预约通道总是在开放不久后就被抢空。
短短几天内,这场现实版的《西虹市首富》剧情,在北京真实上演。电影里,王多鱼拿出10亿元请人减肥,现实中,京东用“每斤100元”的诱饵,撬动了中产、学生、打工人以及肥胖人群的集体注意力。
然而,随着活动报名人数不断攀升,一些规则和执行方式也引发了用户的质疑和讨论。
有参赛者称,自己在称重前特意吃了不少食物,还喝了一大桶水,结果站上去发现,还比自己原来的体重轻了五六斤。有人猜测,官方可能在体重称上动了手脚,为减少奖金的支出,第一次称重的时候减称,第二次复称的时候再加称。京东官方回应称,已经请了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对25家门店的体重秤进行精准度校验,“结果是符合规定标准的,请大家放心”。
其次,活动本身设置的“门槛”也让不少人直呼“太难”:只有当月减重5斤及以上,才能有获奖资格。
对此,京东方面告诉盐财经,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,已经请了医生、营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评估,对于BMI不低于24的用户来说,这个减重斤数范围是符合科学减重标准的。
更让人头疼的是,京东还在称重之外,设置了层层“隐藏任务”:参赛者不仅要在称重后7日内完成平台下单买药,还要在小红书发布至少4篇减重笔记,并在平台内邀请多名好友报名成功……
系列“隐藏任务”固然扩大了花了钱的人京东活动的黏性与二次宣传,同时也在无形中拉高了参与成本。
此外,参与称重还需提前预约,每天只有三个时间段可供预约,名额先到先得。但盐财经记者一天内多次刷新App页面,均提示“该时段已约满”。真正抢到名额的人,往往是提前守在手机前卡点的“手速达人”。
尽管规则繁琐、门槛偏高,参与热情却并未减退。京东透露,不少参加活动的用户在网上表达了对活动的认可,甚至表示并不是真正为了最后拿奖金来的,更多是让自己有一个减重的目标,也给自己为减重采取实际行动的动力。
表面上看,这是场热闹的营销活动。实际上,这是一次精准的品牌投放,背后运转的,是京东正在全力推进即时零售业务。
京东对即时零售这块阵地,从来没放弃过。2015年,京东推出“京东到家”,主打1小时送达;2021年,又升级为“小时购”,打通线上线下,让用户能在京东APP下单、就近门店发货、当日即达。
2024年,京东将即时零售业务全面升级为“京东秒送”,承诺最快9分钟送达,并推出“秒送旗舰店”模式。而在这之前,京东已经在酝酿很久。2022年,时任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就透露,正在考虑进军外卖。从动念到落地,京东用了两年。
一方面,中国的外卖市场足够大。2024年用户规模预计达到5.92亿人,相当于全国网民的一半。而且这是一块“高频刚需”的业务,天然适合做用户黏性和品牌沉淀。
另一方面,外卖平台佣金过高、骑手保障缺失、食品安全反复“爆雷”……由于外卖行业的顽疾多,新玩家有了机会入局。
京东的逻辑很清晰:从用户真正关心的点入手。比如,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、给入驻商家免佣金、向消费者发放大额补贴等等。
京东入局“秒送”,拼的是自己特有优势:强大的物流系统、全国性仓配网络、和线下品牌门店的深度合作。4月中旬,京东官方宣布,全国十多万家京东线下门店已全面接入“秒送”,涵盖食品、服饰、美妆、3C、家电、药品等几乎所有品类,平均配送时长压缩至30分钟以内——这是一种几乎“无需等待”的服务体验。
站在这个方面来看,这次的“减肥挑战赛”,就是一次消费场景的搭建。它用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,把健康饮食、精准推荐、轻食套餐、智能体脂秤、营养代餐……这些原本散落的品类串成了一条线。用户只要动了减肥的念头,平台就能配齐所有解决方案。
京东方面也透露,通过这次活动,更多人知道了京东大药房和京东买药秒送,很多用户还第一次体验了“最快九分钟”的买药服务,“这些都是超出我们预期的事”。
去年6月,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案》,计划用3年时间扭转国人肥胖率持续上升的趋势。
到了今年两会,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也公开发声,表示要推动医院开设“体重管理门诊”。减肥,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。
在这背后是沉甸甸的现实。根据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0年)》,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,超重率为34.3%,肥胖率16.4%,并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上涨。
《柳叶刀》一份研究指出,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中,已有超过4亿人属于超重或肥胖群体,成为全世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。如果不加干预,按照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的预测,到了2030年,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率可能会突70%,儿童也将逼近三分之一。
胖不是罪,但却容易诱发疾病。肥胖不仅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脏病挂钩,还是多种癌症的“合伙人”。据丁香园报道,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超500万,死亡率居世界第一,其中不少癌症(如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肝癌)都与肥胖高度相关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京东买药秒送顺势打出“每减1斤奖励100元”的口号,是对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政策的响应。京东方面表示: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“现金奖励”这种最直接的方式,引起大家对肥胖危害的重视,激发大家的减重热情并采取实际行动,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有人认为,京东是在蹭全民减肥的热度,但换个角度看,这也是平台触达真正C端用户的一次有效营销。
那些愿意走进药房、按流程称重、还要定期打卡的人,本质上就是一批高黏性用户。哪怕最后减肥失败,他们也有一定可能会留在京东买药秒送的体系里,买点代餐,搜搜司美格鲁肽,或者预约一下减重门诊。
美团买药推出了“不瘦包赔”服务,用户购买指定商品后,若在一定周期内无效,将获得部分体验补偿。
运动品牌迪卡侬也在部分城市推出了“减重大挑战”的活动,消费者报名后需定期到门店进行体脂称重打卡,达到目标后就可以获得抽奖机会。
甚至还有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商场也发起了减肥称重活动,这种模式将“卖货”变成了“陪跑”,激活了用户的复购率与门店活力。
此外,社会化媒体上关于减肥话题的热度持续上升,打卡挑战层出不穷,相关视频的弹幕上也聚集了大量尝试减重的年轻人。
然而,减肥本身并不是一场简简单单的流量游戏。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听上去简单,但对于很多人而言,真正的障碍在于生活方式、饮食结构、心理健康状态和工作节奏的多重压迫。
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,肥胖还和教育程度、收入水平、城市布局紧密关联。有不少研究表明,低收入人群往往更难接触到健康食物,反而是高热量、低营养的廉价食品更容易买到;居住环境中缺乏健身空间和时间弹性,也进一步限制了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可能性。
从这个角度看,“减肥”不仅是某个个体的孤军奋战,它背后牵扯社会治理的问题。
在这样的现实中,通过现金激励的方式虽然不能解决所有肥胖问题,但它没有指责,更没有羞辱,而是试图通过一种轻量化的激励,让人们重新关注身体这件事。
未来,如果这类企业福利能覆盖更多人群、延伸出更多服务、提供更科学的办法,那么它的意义就远不止一次品牌形象的构建,而成为社会健康治理的一股新力量。

版权所有 © 2022 爱游戏官网下载手机版体育app-入口
备案号:苏ICP备20047398号-1
技术支持:
网站地图